移民香港关注香港移民生活:根据世邦魏理仕近期发布的报告,在全球31个大城市中,香港住宅楼价每平方呎约1415美元,名列榜首,远远高于伦敦的1025美元和纽约的842美元。
“房屋问题已成为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供应增长太慢,市场楼价太高,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市民收入增速追不上楼价升幅,只能望楼兴叹。”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郑李锦芬坦言。
团结香港基金是由前特首董建华于去年11月牵头成立的智库机构。11月9日,它以香港楼价这个“硬骨头”为题推出首份报告,提出“补贴置业计划”。
该报告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推出“补贴置业计划”,资助房屋住户可通过低至五折的优惠价买房,目标是让80%的香港市民实现置业。
根据基金会提出的计划,所有的公营房屋不再分公屋、居屋,全部都可租可买,均以“置业”为目标,低收入的资助房屋住户可以“先租后买”,并且随时可以购买,而补地价将锁定在入住时水平,并且仅支付5%首期即可。
该基金会顾问、香港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指出,现有的公营房屋政策下,住户永远追赶一个浮动而无保障的补地价目标,因此这些住户就面对拥有50%的业权,但无法通过自由市场进行流通的尴尬局面。
他称,以一个市场价格为400万港元的住宅单位为例,房委会以五折即200万港元出售给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银行按揭担保,住户只需要交5%的首期,即10万港元,就可以实现置业。
与董建华在任期间的“租置计划”相比,两者最大分别在于补地价,400万港元的楼同样以200万元买入,新计划的地价锁定在200万港元,这些中低收入市民无须承担随市场价格上涨而付出额外补地价金额。
同时,新建议提出,政府可提供零成本的对冲,避免楼价下行周期对购房者的影响,比如,购房者可选择的补地价金额为补地价当年与入住期间的补地价平均值,或者按照补地价当年的市价为准。
“这个计划的长远目标是八成香港家庭拥有自己的物业,日后更可以楼换楼重建住房阶梯,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可以帮助政府收回建房的投入成本,既可以释放房屋资源的价值,又可以用来支付其他的社会开支。”他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居屋及公屋业主占香港家庭的18%,总共约45万户。其中,38万户由于尚未补地价,因此不拥有全部业权,亦无法在自由市场进行交易。
“由于过去数十年楼价飙升,补地价的金额也水涨船高。然而,目前这部分住户由于收入较低,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需要政府出面进行担保,从而改变这个市场失误”,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