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爲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麽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而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致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麽,學多少,什麽時候學,該怎麽學等等,中國的學生視學習爲功利,因而習慣于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爲升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而才會有美國白領不會算10減6等于幾貌似“可笑”的事情發生,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強企業,一般不願意接收中國學生,在他們看來,中國教育是培養知識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于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于給孩子一個啓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中國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中國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人權。
四、師生關系:
在中國,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麽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中國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中國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苟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五、考試制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而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于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于今後的發展。
六、班級人數:
中國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並不能約束什麽。而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于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時間:
在一年中,中國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八、成績單:
成績在美國屬于“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布全班的成績。在中國,行政部門會想方設法的公布學校成績。教師的考核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在這樣的機制下長達12年之久,心理壓力之大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