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資移民聆聽香港真情,移民故事板塊正在講述:

生于1984年的張良英,瘦弱的身軀,稚氣的面龐,看著還有些學生氣。靠著兒子一份綜援金度日,母子倆的蝸居還不到6平方米。


南都訊 張良英每隔三個月就要回一趟惠東續簽赴港簽注。“兒子有一次問我,媽媽,我們可以不回內地嗎?我無言以對了。沒辦法,你媽媽沒有香港身份證,不能不回去的。”

放暑假本是孩子們歡喜的日子,但香港大概有7000名兒童,他們的暑假並不快樂。與張良英的兒子方睿熙一樣,香港有逾千個跨境單親家庭。父親是香港人,但已去世或遺棄孩子,母親是內地居民,由于沒有香港身份證,不能在港工作,一家兩口只靠3000多元綜援租劏房生活。

這些孩子因在內地沒有戶口,或者法庭又判決這些孩子不能離境居住,他們只能等待內地母親來港照顧,但母親因離婚或丈夫去世不獲批單程證來港。這些孩子只靠母親常年持探親簽注來港照顧,每三個月甚至14天便要中斷學業數星期,隨母回鄉續簽注,或獨留子女在香港家中。

這些孩子因爲家庭變故,或者沒有錢參加暑假活動,或者要隨母親回鄉續期(赴港簽注)。多年來,孩子們從未有機會擁有正常孩子的暑假及家庭生活。在學校,因爲單親家庭和母親內地居民的身份,往往備受歧視而顯得沈默寡言。

絕大部分跨境單親家庭,都是依靠子女的一份綜援金度日,除卻高昂的租金,生活費所剩無幾。母子長期處于赤貧及惶恐生活狀態,身心均嚴重受創,學業及學習情緒也大受影響。

這個孤獨的群體,隱藏在香港社會的底層。陽光明媚的暑假,迎著這群孩子的,卻是一個灰色的時光。
 

1 2
分享:
更多香港移民信息
移民香港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