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的遊戲——西班牙鬥牛

2015/06/26 09:53:02   2301   用手機打開   作者:世貿通移民   在線咨詢

關注西班牙移民聆聽西班牙故事: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起源于1761年。它之所以經久不衰,讓觀衆如癡如醉,不僅在于它需要高超的技藝,更在于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鬥牛季節從每年的三月十九日"巴侖西亞的火節"開始到十月十二日的"沙拉哥沙的比拉爾祭"時結束,一般在禮拜天與假日舉行,七八月份是欣賞鬥牛表演的黃金時期。鬥牛所用的牛體重都在370-500公斤之間,是在很少見到人的環境中飼養的,一般需要4-6年。每場鬥六頭牛,每鬥一條牛需20分鍾左右。鬥牛的整個過程是扣人心弦的,鬥牛士必須以他的智慧和勇氣戰勝被紅布激怒的蠻牛!在西班牙的鬥牛活動中,旁普羅納鎮舉辦的奔牛節是一個高潮。該項活動起始于1850年,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間舉行,每天一大早,成群的鬥牛從柵欄中被放出,而大街上數以千計穿著旁普羅納傳統服裝的年輕男人和觀光客則冒著被牛只沖撞和踩踏的危險開始在牛群前拼命奔跑,要跑一公裏長的路,一直跑到賽牛場才停止。下午,上午在街頭狂奔的鬥牛將與勇敢的鬥牛士再次激戰。盡管每年的奔牛節活動上都會有人受傷甚至喪命,但西班牙男人仍然樂此不疲。

鬥牛小常識

鬥牛具有一定的規則,而規則的體現即是現場的主席。一般是由當地德高望重的社會知名人士擔任。除花镖手刺镖雙不中可以補刺一次等規定外,如果長矛手失手被牛掀翻,則可以讓替補長矛手上場再刺一次,也可讓其本人再上馬補刺一次。在6月11日的第二輯<米蓋爾鬥牛之夜>中,鬥牛來自于著名的缪拉農場,極富攻擊性,幾次險些將長矛手頂出圍欄之外,這也是鬥牛表演極富觀賞性極富情趣的場面。主鬥牛士刺殺牛有一定的時間和次數的限制,如果超過二十五分鍾(大約)或主鬥牛士三次入劍都未能刺中刺死牛,則主席將通知鬥牛士,終止刺殺。但不幸的是,公牛將被再次引入牛欄後被他人用劍刺死。但也有的地方,這種情況下,此牛將被當作神牛,不再殺戳,直至其老死後埋葬,亦不可食其肉。

鬥牛士的服飾及等級判別

目前,鬥牛士的服飾是傳承十六世紀的鬥牛士的服飾。主鬥牛士的衣服一般爲耀眼的大紅色,據說可以起到使觀衆興奮的作用。另外服飾擁有很亮麗的銀或金色嵌條裝飾,十分悅目,特別是在陽光之下。鬥牛士按等級可以分爲見習鬥牛士和正式鬥牛士。按規定,見習鬥牛士只可鬥三歲以下,一般爲二三百公斤的牛,只有正式鬥牛士才可鬥五百公斤左右的公牛。另外還女鬥牛士和小鬥牛士,西班牙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一直是有女鬥牛士的,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即被禁止,但近十年,又開始恢複起來,據說著名的女鬥牛士已有刺殺八十多條牛的紀錄。另外著名鬥牛士胡利十分成功,也已刺殺百余頭牛(截止2000年底)。 鬥牛士的頭飾只有主鬥牛士的頭上有一個裝飾性的頭飾,這也是傳承于十六世紀的傳統,當時人們習慣于盤發,因此久而久之,這個傳統被固定下來,成爲主鬥牛士的身分象征,雖現在人們都已是短發,但仍有一個黑色的象征性的發髻在頭上。

鬥牛的工具及武器介紹

鬥牛的工具是經曆了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的,因爲從最初的騎馬用長矛鬥,到增加了危險性和觀賞性徒手短劍鬥,工具也隨之變化,現在一套完整的工具包括:一把長矛、六支花镖和四種不同的利劍,以及一把匕首。四把不同的利劍則是由主鬥牛士根據不同需要和時間使用。如在引逗階段,鬥牛士會用不帶彎頭的利劍,以支撐紅布呈扇面形。

刺殺階段用彎頭劍,有利于抖腕刺向心髒。另外還有一把備用劍,一把十字頭劍是用于最後刺殺中樞神經的。另外兩件非常重要的工具是鬥篷和紅布。鬥篷是由三位鬥牛士助手拿的,一面粉紅色,一面黃色,起引逗工具作用。紅布只能由主鬥牛士拿,一面爲紅色,一面爲黃色,這種色彩搭配和西班牙國旗的色彩是一致的。也是西班牙人民最喜愛的兩種色彩,曾經有一種說法說紅色是爲了激怒牛,而黃色可以讓牛暫時安靜

鬥牛的主要流程

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鬥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西班牙人慣有懶散拖沓的習慣,較不准時,唯一准時的事情就是觀看鬥牛比賽。另外,鬥牛時必須陽光普照,鑒于西班牙多數地方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部分地區的地中海式氣候條件,所以只能在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之間進行。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個花镖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觀衆對每場決戰都很難預料其結果,因爲它取決于諸多因素,如鬥牛士的膽略和技巧,但也取決于出場的公牛,一些由著名牧場培養的凶猛公牛直接威脅著鬥牛士的勝利、甚至生命。其實對于鬥牛而言,牛和鬥牛士同樣重要,因爲它的受訓練程度和凶猛性關系到鬥牛士的吉凶,在曆史上再出名的鬥牛士都不免戰死沙場,最後被牛挑死的命運。

整個表演以鬥牛士入場拉開序幕,兩位前導一律十六世紀裝束,騎著馬首先上場。他們徑直向主席就坐看台跑去,請求他賜給牛欄的鑰匙。此時全場異常安靜,觀衆靜待這神聖又莊嚴的場面。爾後,樂隊奏起了嘹亮的鬥牛士進行曲,樂曲聲中三位鬥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馬分三列同時上場。綢制的鬥牛士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耀眼。他們擺著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後來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但鬥牛士退場後。主席反手一揮,號角吹響,也就是告示牛欄大門敞開,牛飛奔而出,即鬥牛開始。以上的開始序曲部分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

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镖及正式鬥殺四個部分。引逗是整個表演的開鑼戲。由于此牛野性始發,所以由三個鬥牛士助手負責引逗其全場飛奔,消耗其最初的銳氣。幾個回合過去,騎馬帶甲的長矛手出場,他們用長矛頭刺紮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同時爲主鬥牛士開一個下劍的通道。所騎之馬都用護甲裹住,雙眼蒙上以防膽怯。受刺後的公牛,會越發凶暴猛烈,因此長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刺傷也屢見不鮮。因此需要由三位助手上前引開公牛,也利長矛退場。

長矛手完成任務後,由花镖手徒步上場,手執一對木杆制、飾以花色羽毛或紙、前端帶有金屬利鈎的花镖,孤身一人站立場中,並引逗公牛向自己發起沖擊。待公牛沖上來,便迅捷將花镖刺入背頸部,如果刺中,利鈎會紮在牛頸背上,也起放血作用。由于作出瞄准、前沖、刺入的時間很短,且需判斷牛的沖勢,因此需要其動作幹淨利落。但也時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镖,或兩镖皆不中,即會招來滿場噓聲。但如果一次花镖手雙镖均插不中,可以允許其再補刺一次,但再失手,即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這也會爲主鬥牛士增加了難度。

最後手持利劍和紅布的主鬥牛士上場,開始表演一些顯示功力的引逗及閃躲動作,如胸部閃躲,即讓牛沖向直線沖向自身時,腿一側滑,牛貼身沖過,另外還有如“貝羅尼卡”,即是以紅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貝羅尼卡原是耶酥受難時爲其拂面的聖女之名,因其動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他還有鬥牛士原地不動,引逗著牛圍著其身體打轉的環體閃躲等等不一而足。

在最後階段,也即最後刺殺階段,也是鬥牛的高潮。鬥牛士以一把帶彎頭利劍瞄准牛的頸部,爾後既引逗牛向其沖來,自己也迎牛而上,沖上前把劍刺向牛的心髒。于是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應聲倒地。刺殺是最富有技巧的,鬥牛士須將劍與眼睛齊平,踮腳,手水平下壓,發力,劍入牛身後須抖腕使劍稍微左彎,以沖破心髒主心室,這要求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確性。刺殺動作分爲三種:人不動而牛沖過來;這時鬥牛士在瞄准階段等都是靜態的,有利于准備,瞄准和判斷。第二種是人動而牛不動,即在牛處在觀望的時間內,鬥牛士向前沖,邊沖邊瞄准,直至劍入牛身,這時牛也是發力向前頂,借力刺得更深。第三種是人動牛也動,這是最難把握和最高境界的刺殺動作。即鬥牛士沖向牛,逗著牛也從一定距離沖向人,鬥牛士在運動中判斷運動中的牛的部位並准確下手,這是極其複雜和難掌握的,但如果運用得好,則牛的死亡時間最短,漂亮的甚至可能應聲倒地。

如果牛被刺後,已失鬥性,但由于劍刺得不夠深或牛足夠強壯,會暫時還不倒地而死,這時鬥牛士或其助手會以十字劍或短劍匕首刺中牛的中樞神經部位,這時牛會立即倒地而死。這時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即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會接受觀衆的歡呼致意,也可將帽子抛向觀衆,也接受觀衆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擡出的榮譽。


1 2
分享:
更多西班牙移民信息
移民西班牙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