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看香港移民生活:6月21日是今年的父親節。在香港,按傳統子女要悉心籌備禮物送給爸爸,表達愛意。但最近有研究發現,父親在家庭的角色地位日漸下降。相對于母親,他們較少參與管教或了解子女生活,與孩子的關系相對疏離,在子女成長中逐漸“隱形”。
據香港《文彙報》報道,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石丹理通過對28所中學3300名學生的問卷追蹤調查發現,父親在行爲控制、心理控制及與子女關系3方面的得分連續6年比母親低。例如在“父母有否主動了解子女在校情況”一題中,同意父親能做到的不足50%,同意母親能做到的卻超過75%,說明香港爸爸在管教子女方面參與率偏低。同時,超過一半的子女表示不會與父親分享生活瑣事和感受,卻有68.7%表示會主動與母親分享,顯示父親與子女關系較疏離。
香港明愛粉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督導主任李簡麗貞表示,受中國傳統家庭觀念影響,爸爸常被定型爲“黑臉”,負責教訓子女。加之父親工作時間長,大多數子女都不會主動向父親傾訴心事。因此,父親在家庭的角色地位日漸下降,甚至與子女“漸行漸遠”。石丹理指出,這樣下去不僅會導致子女缺失父愛,對爸爸“無感”,還會令身兼多職的母親工作量增多,容易造成夫婦沖突。
出現這種情況,並非出于爸爸們的本心。事實上,大部分港爸認爲,“能與子女溝通”和“有時間陪家人”,是好爸爸應具備的條件。然而,面對嚴重的工作和精神壓力,他們很難抽出時間來顧家。
如何打破這一局面?有專家建議,父親應與子女多作情感交流,即使身處異地,也要常通電話,說“我很挂念你”。周末多帶子女到郊野公園,陪他們在大自然環境中學習。
香港生活緊張,節奏快,工作量大,時間長,經常要去外地出差的人數以十萬計。但無論再忙,也應該放慢腳步,花點時間在子女身上。中國人,尤其是男性,感情內斂,愛在心中口難開。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應該破例有點表示。兩代人走在一起,不僅是親情,也是緣分。
下一條:香港政改方案未獲立法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