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貝爾法特,平靜安詳。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都停止了,只有各大教堂,迎來了一周最忙碌的時刻,對于衆多虔誠的愛爾蘭教徒,周日的彌撒,是不容錯過的。讓我們跟隨愛爾蘭移民一起,走進貝爾法斯特的教堂吧!
我住的酒店附近,有著哥特風格的聖·帕特裏克教堂,由于該教堂位于居民區,今天許多周圍的百姓早早趕來,主力軍是中老年婦女,從穿著看,大多數爲中下收入的階層,但從表情上看,都是純正,虔誠的教徒。教堂走的是平民路線,簡樸而不奢華,主教也非常親切感人。
1888年,維多利亞女王建立貝爾法斯特城時,打算在1776年所建的聖·安妮教堂的基礎上,重建一座新的聖母大教堂,于是愛爾蘭設計師爲我們展現了今天這座美麗的羅曼式建築。
聖·安妮教堂的大殿恢宏而不失典雅,但缺少曆史的滄桑,而且裝飾不多,精美的彩繪玻璃是其一大特色,題材主要爲聖經故事。我重點看了聖靈禮拜堂的玻璃窗,發現一幅是以紀念聖徒帕特裏克來愛爾蘭傳教一千五百周年而作。圖中描繪帕特裏克聖徒在經過愛爾蘭莫恩山脈時,站在船首高舉雙臂祈求上帝的祝福。
另一扇窗的繪畫,則是一段聖經啓示錄中的記載:上帝讓聖·約翰寫一本書,于是他坐在那裏,有神鷹陪伴(神鷹象征著福音)。聖徒約翰想象著上帝的高大形象:他身穿白衣,頭戴金色的王冠,在彩虹的環繞下被20位老者圍在中央,祭台上則放著待宰的羊……
聯合禮拜堂先得很現代,這裏有世界教堂協會的標志:一條船用桅杆組成了十字架,半圓形的希臘文字組成:“Oiknmene”寓意著整個人居的世界。
聖·安妮教堂內的洗禮堂建于1924年,來自英國的倆姐妹,當年用15萬片意大利的碎玻璃,拼貼成無比精美的馬賽克穹頂,她們的作品將流芳百世。
教堂即是人們靈魂的歸宿地,又是重大曆史事件和人物的紀念地,這就是我爲什麽每到歐洲一地,一定要參觀當地主要教堂的原因。
聖·安妮教堂內一塊藍色的精美紀念墓布,懸挂在顯要位置,這是在2012年4月爲1912年泰坦尼克號首航失事百年紀念而作。它是由Ulster大學藝術系的兩名教師設計而作,用愛爾蘭的純亞麻布,手工染成靛藍色(象征大海)而成,中間的金色十字架,出自1517人的手繡而成,意義深刻。
來此參加彌撒活動的教衆,全是西裝革履,女性則雍容華貴,一看就是來自貝爾法斯特的上流社會,教堂的唱詩班則更是具有專業水准,吟唱的聲音,像是來自天際。
我走進聖·喬治教堂時,主教正在講聖經,把門的一位中年婦女教徒,塞給我一本翻好頁的聖經,指了一下最後排的空位,說:“You must sit to listen the lecture”(你必須坐下聽講)。
Must與 have to一樣,是“必須”的意思。我順從地接過聖經,開始聽講。主教講完一段,大家站起來,風琴響起,唱詩班的少年們用純潔的童聲,吟唱著神聖的歌曲:
耶稣,我愛你
因爲你先愛著我
你爲我忍受十字架的折磨
……
歌聲停後,一位教徒上台,開始講她對聖經的理解,然後又是全體起立,唱聖歌……
我大約聽了有一節課的時間,看看時間不早,于是硬著頭皮,悄悄來到把門的中年婦女面前,還給她那本聖經,指指接近中午時分的手表,低聲跟她說:“I have to go back to hotel to cheek out.”(我要回酒店退房)
她這才打開門放我出去,臨走時還不忘說一句:“Hope you come back.”
貝爾法斯特的教堂衆多,教堂也可以買賣或改成其它用途,,比如說建于1905年的愛爾蘭長老會大教堂,建築宏偉,像蘇格蘭的城堡,在1970年被炸彈損毀,1992年重修後,樓上變成住宅,一樓改用作購物中心,但無論使用功能如何改變,建築本身則一直是貝爾法斯特的主要地標之一。
下一條:愛爾蘭民歌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