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驻瓦努阿图大使谢波华在瓦最大报纸《每日邮报》发表题为《“帕姆”飓风虽厉,中瓦友谊更坚》的长篇文章,介绍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瓦遭受超强飓风后的救援行动。全文如下:
一、心系灾情,辗转返瓦
2015年3月13 日-14日,超强飓风“帕姆”以320公里的时速袭击瓦努阿图。彼时,我和夫人正在国外休假。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暴雨肆虐、巨浪袭岸、房屋毁损、灾民无助的画面时,忧心如焚。我立即与使馆临时代办李翠英参赞联系,询问瓦国和使馆受灾情况。当得悉灾情极为严重后,我立刻向国内请示即刻返瓦。3月19日清晨,我们经过近20小时飞行,终于抵达悉尼国际机场。在瓦航柜台办理转机手续时,看到很多救援志愿者和记者也在等候前往瓦努阿图,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出急切和焦虑的表情。瓦航工作人员迅速为大家办理登机手续,话语中带着感激和关怀。
19日下午3点,当飞机飞临维拉港上空时,我俯瞰大地,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震惊。原本苍翠的海岛,一片枯黄的荒凉景象——飓风“帕姆”不仅吞噬了大片农作物,还蹂躏了地面上所有的凸起物,大量民房被夷为平地,百年大树连根折断,灾情前所未有。
心情沉重的我陷入了沉思。我在瓦工作生活已有2年半,深知瓦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岛国,救灾能力不强,难以承受这场超强飓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瓦努阿图政府和人民在自身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解囊相助、表达慰问。如今,朋友有难,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一定会鼎力相助。
二、慷慨相助,雪中送炭
一下飞机,李翠英参赞即向我汇报了瓦受灾情况和中国政府救援行动。正如我所预料,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瓦努阿图政府和人民遭受超强飓风的艰难困境感同身受,迅速开始了援助行动。
3月14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代表中国政府致电瓦外交部长吉尔曼,就瓦努阿图遭受超强飓风袭击,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表示同情和慰问,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向瓦政府和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救灾援助。
3月16日,中国红十字会通过中国驻瓦使馆向瓦努阿图红十字会提供了10万美元人道主义紧急援助。
3月17日下午,中国驻瓦使馆向瓦总理纳图曼转交了中方捐赠的首批紧急救灾援助物资,包括大米、饮用水、罐头、方便面、衣服和鞋等。
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向瓦努阿图政府提供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援助,包括灾区人民最急需的食品、帐篷、发电机等物资,并将通过包机尽快将物资运抵瓦努阿图。
回到维拉港的第二天,我紧急会见了瓦总统朗斯代尔和总理纳图曼,向他们通报了中方的重大援助行动以及首架救援包机将于22日晚上抵达的消息。朗斯代尔总统和纳图曼总理听后深为感动,对中国政府的迅速援助表示衷心感谢。
3月22日晚9时许,首架中国援瓦物资包机运载着260顶帐篷抵达维拉国际机场。我和纳图曼总理、瓦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部长布利、联合国援瓦紧急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员鲁布拉尼女士一同前往机场迎接。在简短的交接仪式上,纳图曼总理发表了极为动情的讲话,它代表瓦政府和人民,由衷地感谢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中国人民的慷慨援助,表示瓦政府将用好援助,帮助人民重建家园。
从3月22日到4月2日,五架中国救援包机陆续抵达维拉港,共运来35吨大米、35吨面条、6.5吨饼干、800顶帐篷、200件防水篷布以及220台发电机。瓦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部长布利每次都前往机场迎接,体现了瓦方对中国援助的高度重视。
4月2日上午,当中国最后两架包机抵达维拉港时,恰逢纳图曼总理正在机场等候前往塔纳岛出席中国援建的公路项目开工仪式,他和几位同行部长来到包机前,仔细查看正在卸载的大米、防雨篷布和发电机,对中国提供的这些急需物资予以高度评价。
三、同舟共济,奋力相助
飓风“帕姆”带给瓦努阿图空前的灾难,中国驻瓦使馆也深受其害。使馆馆舍和官邸受损严重,屋顶被掀翻,门窗严重破损,室内积水严重,卫星电视接收器断为两截。但是,我和使馆的同事们始终将瓦救灾工作放在首位。在近三周的时间里,大家克服断水、断电、交通受阻等各种困难,与瓦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加班加点工作,保证了5架包机安全抵达和援助物资的顺利移交。
4月3日,我率使馆全体外交官以及中方援瓦项目部员工,前往首都受灾严重的社区帮助搭建中国援助的帐篷。所到之处,都受到民众热烈欢迎,孩子们在搭好的帐篷中钻进钻出,欢快的笑声在社区回荡,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看到这一切,陪同我们的布利部长激动地表示,中国的援助真是雪中送炭啊!
此次飓风袭瓦,也给在瓦华侨华人、中资机构带来严重损失。但是,在危难时刻,他们毅然走上救灾一线,用自己的行动为瓦人民纾难解困,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飓风一过,维拉港中华公会、中华同乡会及其所属的福建同乡会等华人社团就纷纷组织募捐活动,短短几天就募集到10万多美元。当他们满载着救灾物资的车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维拉街头时,大批民众在道路两旁自发地鼓掌欢呼;五星红旗所到之处,显得格外鲜艳耀人。看到这一切,使我感慨万千。“远亲不如近邻”,华侨华人在瓦长期生活居住,与当地人民早已结下深厚情谊。危难时刻他们又一次鼎力相助,更显出中瓦人民友谊的弥足珍贵。
飓风来袭时,中国土木建筑公司正在塔纳岛承担道路扩建工程。强大的飓风把堆放在码头的集装箱吹得到处翻滚,许多建筑材料和物资甚至被吹到海里。然而,他们在缺水断电、少粮无菜的情况下,于灾后第二天即应当地政府紧急请求,派出员工和施工机械,清理出从机场、码头到市中心的二十多公里的道路。同时,他们还出动自己的车辆,帮助运送了大批堆放在码头的国际救援物资,受到瓦政府和当地民众广泛称赞。
在维拉中心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疗队,从飓风发生后即坚守一线,日夜奋战,救死扶伤。他们还利用周末时间,前往首都附近的一些社区和村庄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医疗队长袁一波医生告诉我,很多民众在飓风期间受伤生病,伤口化脓,由于交通受阻,路途较远,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中国医生的到来,为他们解除了病痛,纾解了飓风造成的恐惧和压力。听到这些我很是感动。中国医生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四、灾后重建,任重道远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救灾,瓦努阿图正从飓风灾害中走出,旅游业、商业开始恢复,孩子们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大地长出新绿,海水依然是那样的湛蓝、清澈。亲身经历了瓦努阿图飓风救灾工作,使我强烈地感受到瓦努阿图人民乐观、团结、坚韧不拔的精神。瓦努阿图政府出色的领导和协调能力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瓦飓风救灾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救灾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正在进行。此次风灾空前严重,灾后重建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近一个时期,我与瓦政府领导人和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会见,一方面了解下一阶段救灾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也听取他们对恢复重建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我也注意到瓦媒体和一些私营部门对这些问题发表的看法。从这些交谈和看法中,已经可以初步看到瓦灾后重建的一些基本思路和重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快恢复旅游业。旅游业是瓦经济的重要支柱,尽快全面恢复旅游业,将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同时,也将带动电力、通讯、交通、航运等其他产业的复苏。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瓦努阿图有着良好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家畜的养殖。尽快恢复农业和畜牧业,将会极大丰富市场供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推动建筑业的发展。此次飓风使灾区90%的房屋受到毁损。科学设计抗飓风建筑,建设更加坚固的住房,对人民今后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大力发展建筑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目前,瓦政府已经推出一些减免进口建筑材料关税的措施,这必将有利于瓦灾后重建工作的更好推进,对相关企业来说也是利好的消息。
第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飓风灾难使瓦政府财政更加拮据,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受到很大制约。因此,充分认识瓦自身优势,利用好自身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很有必要。瓦努阿图有着8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专属经济经济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国际市场需求巨大,大力发展渔业和水产品加工,扩大出口,将能快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就业,同时也能满足人民特别是儿童的营养需求。此外,加大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扩大出口,也能为政府和民众带来更多收入。
第五,发挥金融在灾后重建的重要作用。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没有金融的支持,实体经济不仅难以尽快从灾难中恢复,而且也难有更大的发展。目前,瓦储备银行已经出台一些重要政策,如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加大与重建有关的贷款力度,鼓励国家社保银行增加流动性。相信这些都将有助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第六,加强灾后评估,做好重建规划。从很多国家的经验看,救灾重建往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瓦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听取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咨询意见,借助各伙伴援助国、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和私营企业等多方力量,制定出一个好的重建规划至关重要,它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瓦努阿图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瓦政府和人民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中国政府在飓风之前承诺援建的马拉坡学校扩建项目、柯尔曼体育场改建项目仍将继续推进。我坚信,经历飓风考验的中瓦友好关系,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