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资定居圈聆听发生在香港的故事:1988年,她创作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在北京演出后引起轰动。

 

 

次年,年近不惑的她移居香港。内地有媒体称,“一个离开自己乡土文化的剧作家,她还能做些什么?”

她在香港确实感受到与内地文化的差异,“连语言都不同”。

但在香港生活了24年,她“没有后悔”。

“除了眼界的开拓,还有观念的转变,这对我的创作是一个难得的新体验。”她说。

如今,她的《德龄与慈禧》、《天下第一楼》等作品被收入香港中学教材。

有评论家看过《德龄与慈禧》后认为,“是香港和北京的文化成就了她。”

她就是香港“团聚团”话剧团董事会主席、著名剧作家何冀平。

近日,何冀平在江西参加文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艺海流金—感悟瓷魂”活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何冀平向记者谈起她眼中的“香港人的精神”。她说,2003年在金融风暴、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因素影响下,香港人的情绪“跌到低谷”。她应香港特区政府之邀,用45天左右创作了音乐剧《酸酸甜甜香港地》。

“这个戏里面,有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居民的心态。虽然遇到一些波折,但香港人的拼搏、坚持到底的信心,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都存在。这就是香港人的一种精神。”

她说,香港回归祖国16年来,居民始终在坚持这种信念。

何冀平曾成长在北京,她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她打下了一个根基,而香港的商业化及与国际化使她开阔了自己的思路。“我把两者结合起来,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得到香港社会的认可。”

近日,何冀平获评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评选的首届“香港六艺卓越女性”奖,与19位香港杰出女士分享这一殊荣。

“我把自己融入了香港这个社会,香港也接纳了我。接纳的地方就是家。所以我觉得香港是我的另一个家。”

何冀平的作品不仅在香港被认可,在大陆和台湾也很受欢迎。“我是用真情去写的”,“只要真诚地做下去,观众不会流失”。

她所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是大陆第一部进入台湾演出的话剧作品。谈到两岸与港澳的话剧发展时,她说台湾在中华文化传承上比香港做得更好,因为长期以来“台湾与大陆文化相通”。

她说,香港与内地话剧交流存在语言不同的问题(粤语和普通话),虽然这造成一定的障碍,但不是最终的障碍。“在香港剧本如果能做得好,那拿到内地还是会得到认可。”

对于如何让香港民众更好地认识内地的话剧,何冀平认为题材很重要,“作品要有普世价值。”

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何冀平见证了香港与内地的发展与交流。“刚到香港时,我讲普通话,别人都以为我是台湾人。”她说,“那个时候在香港,讲普通话的人是很特别的,而现在是很普遍的。那个时候,香港演艺界有一种说法,不会讲英文就不能拍电影。而现在,变成了不会讲普通话就不能拍电影。”

“随着回归的步伐,香港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一步一步地改善自己,适应新的环境。”

何冀平说,香港人很真诚,内地遇到灾难时,他们总是慷慨地捐款。“这个社会相对的单纯,尤其是在演艺界,很有专业道德。她和张国荣、林青霞、张学友等明星都有合作过。

“他们让我感觉到一种真诚,还有他们对自己事业的专注。”何冀平表示,有专注、有真诚,才能产生一些比较好的作品。

对于此次到江西参访,何冀平说,没想到这里有那么多文化和名人,这让她想起一句诗:“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她表示,参加艺海流金活动,内容很丰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当地很多精华的文化,自己受到很多触动,同时通过此次活动还可以结识很多同行的朋友。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

分享:
更多香港移民信息
移民香港
移民评估
移民评估 资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