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甚至有学生因校园暴力死伤。4月18日,《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称,北京的初中小学是欺凌的高发地,大约一成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和语言的欺凌。




  该调研实施于2016年11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北京市12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4所),得到有效问卷1003份。


  调研结果显示,在北京的中小学,有6.1%、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欺凌、语言欺凌;18.6%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有2.7%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种关系欺凌。


  北京的初中小学是欺凌的高发地,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机率相比高中更高,分别为7.5%、13.3%、3.5%。


  作为家长,首先你应该清楚何为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主要发生在学生之间。欺凌研究的先驱者、挪威学者Dan Olweus将「欺凌」定义为:使一个人反覆地暴露在一个人或更多他人的负面行为之中;欺凌行为有三个显著因素——长期、恶意、关系不平等。该调研将校园欺凌类型分为「身体欺凌(故意冲撞)」、「语言欺凌(难听绰号)」和「关系欺凌(联合孤立)」。


  哪些学生更易遭校园欺凌:


  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频率的欺凌;男生比女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普通学校比优质学校学生更多遭遇校园欺凌;外地学生比北京本地学生更多遭遇欺凌;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儿童更多遭遇欺凌,但主要体现在关系欺凌(联合孤立)上。


  根治校园欺凌,要标本兼治,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出“硬招”:


  校园是外部社会的缩影,也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应对校园欺凌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零容忍”。要标本兼治,就不能只靠一时的“突击式运动”。


  《移民的理由》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我宁愿把他送到英国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剑桥,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 简单几句话,已经勾勒出国外的教育、交通、治安和人际交往。




  如今,为了给孩子提供稳定、良好的成长空间,不少家庭选择了移民。而众多家庭因看重欧洲的教育质量以及相关福利,从而选择移民欧洲。如塞浦路斯教育:持塞护照,子女可直接在任一欧盟成员国就读;葡萄牙教育:子女获国籍后可享欧盟国学生待遇;希腊教育:入学条件宽松,享美英名校教育资源;西班牙教育:子女享世界一流教育。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可以一人申请,三代移民,满足了中国人三代同堂,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上有老,下有小,老幼皆有所依。


  再次提醒:父母不要只做一个身处事外的“饲养员”,而更应该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教育孩子不能等,不要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行动,那就为时已晚。更多移民资讯请拨打:400-138-2929。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

分享:
更多塞浦路斯移民信息
移民塞浦路斯
移民评估
移民评估 资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