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唔該,一份菠蘿包

2015/08/05 11:25:11   2247   用手機打開   作者:世貿通移民   在線咨詢

香港人對菠蘿包有著身入骨髓般的熱愛。在港片中,男女主角基本都會手拿菠蘿包演繹著各種劇情。而吃著菠蘿包看劇的人,似乎是也能體會到影片中菠蘿包散發的濃濃香氣,和酥脆而柔軟的口感。

 

菠蘿包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是源自香港的一種甜味面包,據說是因爲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因而得名,除了這個之外,它跟菠蘿就沒有什麽關系了。不過,大家似乎很中意那一層菠蘿狀的表皮,台灣人把它叫做“有著鳳梨表皮的面包”,反正是無論如何都要和菠蘿扯上關系。

當然,實際上菠蘿包並沒有並沒有菠蘿的成份,面包中間也沒有餡料,不過港人喜歡在面包中橫著切開,夾入一片厚厚的牛油,這樣菠蘿油就誕生了。新鮮出爐的菠蘿面包夾上冰冷的牛油,因爲菠蘿面包的熱力影響,牛油溶化在包身的中間,面包也會被溶化的牛油變成金黃色,咬下一口,濃厚的牛油香味在舌尖漾開。

香港很多茶餐廳都會供應這種食品搭配奶茶作爲下午茶餐或者早餐。菠蘿面包的售價一般會比其他有餡料的面包便宜,但味道又相對于沒有餡料的餐包豐富,所以深受香港人歡迎。一些茶餐廳更會將牛油連冰粒送上餐桌,好讓客人將牛油夾到菠蘿面包時仍然保持在最冰凍的狀態,這樣凍熱口感的對比更加強烈。

港人對小吃總會有各種創新。據傳,菠蘿包的由來是因爲早年香港人對英國人傳進來、的面包不滿足,他們認爲味道單一,缺乏營養,因此在面包上加上砂糖和蜂蜜等甜味餡料。菠蘿包外層表面的脆皮,一般由砂糖、雞蛋、面粉與豬油烘制而成,是菠蘿包的靈魂,爲平凡的面包加上了口感。

作爲香港本土的代表小吃之一,菠蘿油也時常與香港身份和本土意識挂鈎。在電影《麥兜菠蘿油王子》中,麥兜父親的綽號就是“菠蘿油王子”。從前有一個懵懵呆呆的小王子,王子因爲不聽話,被魔法老師變成了菠蘿油。菠蘿油王子到外巡遊時,因意外而流落一舊舊埠,卻不懂回家,漸漸在此地變成一個佬……

這個被違棄的落難王子,就像是留戀港英統治期間的香港人。他們太迷戀過去的時代,不能忘卻當時豐衣足食的生活。大角咀、葵湧貨櫃碼頭、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島,這些在電影中隨處可見的香港符號,再現了港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麥兜的故事有些沈重,關于菠蘿包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2005年的時候,菠蘿面包曾被提名爲台風名字,但是落選了。前香港天文台長林超英作爲評審之一就說道,如果說某某國家正被菠蘿面包襲擊,說出來太搞笑了。

在這幾十年的醞釀發展中,香港人把自己的菠蘿包做的越加的出彩了,直到與香港融爲一體,香港人也離不開菠蘿包了,而菠蘿包似初戀般的甜蜜,不僅甜在口頭,更是在心底發酵。

熱點:
1 2
分享:
更多香港移民信息
移民香港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