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葡萄牙投資移民聆聽葡萄牙的故事與傳說:中世紀後期歐洲人的海上冒險精神
有許多事實能說明中世紀西歐人的航海風氣之盛。1291年,熱那亞人維瓦爾第兄弟駕著兩條船駛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據說是想通過海洋到印度去,但此後不知所終。1344年,熱那亞當局頒布一條法令,禁止在沒有武裝的情況下往西西裏和馬略卡以外的地區冒險,可見當時熱那亞人往未知海域探險和失蹤的例子相當多。正是得力于這些探險,在約13世紀末和15世紀中,歐洲人陸續發現或重新發現了大西洋上的馬德拉、加那利、亞速爾、佛得角群島,熟悉了歐洲到美洲之間大約2/5的海路。在15世紀下半葉,這幾個群島的主要島嶼、西非海岸,與英吉利海峽兩岸及北海沿岸各港口間發生了頻繁的貿易,當代西方學者稱之爲“大西洋地中海”。也就是說,在14、15世紀裏,西歐人的海上活動範圍增加了一個地中海的面積,這裏成爲他們建立的第一批海外殖民地,也是進行新的殖民開發的前哨。
1476年哥倫布因海難來到葡萄牙,與葡萄牙前聖港島總督的女兒結婚,又得到在裏斯本的許多熱那亞人的幫助,在大洋上廣泛航行。他利用他的嶽父留下的資料與自己的航海實踐,掌握了大西洋上的航海技術,他是西歐特別是裏斯本航海文化的産兒。
統治階級對海洋的關注超乎想象
中世紀後期以來,西歐的國王們和教會卷入航海的程度,現在已經很難想象。國王們喜歡擴張,因爲這不僅可以增加王室財富和擴大他們的領土,而且還是解決國內沖突的好辦法。西歐的國王們對遠方的國家總是充滿好奇心,1508年葡萄牙國王給其派往馬六甲的使臣塞凱拉的命令中有這樣一段話:“汝須問中國人何時來馬六甲或其貿易之地,來自何方,其來遠否,貿易何物,每年到此有若幹艘船,其船有何模樣,是否于本年內回國,有無商行在馬六甲……彼等爲懦夫,抑或戰士,有無武器或炮兵及所穿何種衣服,其身軀是否偉大……遵守何種習慣,國境伸張至何處,與何國人鄰近。”當時中國的皇帝若知道這種事,一定會感到非常奇怪。
教會則熱衷于調解西歐各國因航海殖民引起的矛盾。1494年教皇調解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沖突,劃定教皇子午線,1529年後又幫助這兩個國家簽署西方人瓜分世界的第一個條約,即《薩拉哥薩條約》。但英法兩國都對此類條約嗤之以鼻。149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向卡波特與他的三個兒子簽發許可證,批准他們“向一切地方和地區,向東海、西海和北海所有的海岸進行航駛……以便尋找、發現和考察一切海島、陸地、國家,以及至今爲基督教世界所未知的地區”。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則說:“太陽照耀我如同照耀別人一樣,我倒很想看看在亞當的遺囑中哪個條款剝奪了我分享天下的權利。”他還說,上帝創造了這些陸地並不是專給西班牙人的。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知識分子和高級教士對航海的熱衷。1410年紅衣主教戴利寫出《世界的樣子》,說地球是圓的。15世紀後期教皇庇護二世寫的《自然史》出版。1474年佛羅倫薩的地理學家托斯卡內利向哥倫布寫信,說往西走一定能到達東方,還說日本宮殿的房頂都是黃金做的。哥倫布在上述書籍(包括《馬可·波羅遊記》等)上作了許多批注,現存西班牙的有關圖書館裏。
舉國一致的追求及其原因
爲什麽在15和16世紀裏,歐洲國家這麽熱心于海上擴張?是不是那時它們的生産力特別發達?恐怕不是這樣,當代西方許多著名學者都認爲,15世紀時西方經濟比中國落後。西方人的海外擴張,主要在于他們的體制。這裏主要談兩點:
1、歐洲中世紀的社會關系有一個與中國封建社會不太一樣的特點,那就是各階級或階層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比較固定,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階級或階層要獲得額外的好處,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就是往外擴張。早在1336年,爲取得新的領土,葡萄牙政府就發起過往加那利群島的遠征。到15世紀時,海外冒險已經成爲葡萄牙人的一項舉國一致的事業。葡萄牙曆史學家薩拉依瓦指出,15世紀初,葡萄牙國內條件爲擴張創造了大好時機。通過擴張,普通人和貴族都可以得到新的土地,教會可以擴大地盤,商人可以擴大市場,國王可以提高威望、穩定自己的統治和增加財源。總之,海外擴張大家都能得到利益,否則大家都感到日子難過。整個西歐的情況都是這樣。
2、歐洲中世紀各個國家和各個城市存在著某種競爭性的關系,這些關系培養了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競爭和冒險精神,使西歐中世紀的社會充滿活力。15世紀後期西歐人加速往大西洋發展,得力于兩個原因:一是這種競爭性的體制;二是1453年奧斯曼人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蘭對基督教的西歐構成極大的威脅,西歐人失去了往東擴張的可能性,迫使他們往海洋發展。
可以說,地理大發現就是這樣一種“舉國追求”的産物。這裏,競爭性的體制是基礎,而奧斯曼人的西進則強化了西歐人往海洋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