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首個針對母語博客展開的學術研究顯示,華文博客作者大多以分享個人經驗、談論華文與華族文化課題爲主,政治討論相對較少,關于時政的討論多數比較溫和持平。
馬來文博客社群同樣著重于個人經曆與興趣的分享,尤其對婚姻和烹饪課題展現濃厚興趣,而有關政治的內容已逐漸從博客轉移到面子書上。
淡米爾文博客則呈現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作者多爲旅居當地的印度人,偏重談論藝術與文化,縱使有不少政治討論,關注的往往是印度政治。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對當地三大母語博客世界展開四個月研究後,2日與媒體分享結果。
參與這項研究的政策研究所特別研究顧問亞倫(Arun Mahizhnan)指出,這是當地第一次對主流英文博客以外的母語博客進行研究,是“了解非英文視角的一個好起點”。
避免複雜化先從博客開始
雖然研究員不否認要進行全面的母語網絡社群研究,應該包含面簿和推特等如今更受歡迎的社交媒體,但考慮到這麽做會更複雜,而面子書又有更多隱私設置,不如博客公開,再加上他們發現有面子書連接的華文博客作者在兩個平台討論的內容大同小異,于是決定先從博客開始。
六名研究員主要根據兩大原則篩選三大母語博客進行分析:一,博文必須有至少一半以母語書寫;二,至少一半的內容須與新加坡有關。
結果,研究員鎖定了201個華文博客、30個馬來文博客與20個淡米爾文博客。
在能夠辨識身份的華文博客作者中,超過半數是女性,主要來自媒體業、創意界和教育領域,博文內容以個人經曆、興趣和文化課題爲主。
負責研究華文博客的孫婉婷博士認爲,這些作者以華文撰寫博文,原因之一是他們大部分從事與華文華語有關的工作,如華文媒體從業員、研究中華文學的學者以及華文教師等,所以“華文是他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有些從他們的博文中也可看出他們對日漸下降的華文水平感到擔憂。”
另外,孫婉婷也注意到,有別于英文政治博客社群一般對主流媒體懷有成見,“華文博客作者將主流媒體當做信息來源,而不是批評的對象”。
不過,關注政治與政策的華文博客事實上也不多,只有七八個可稱爲社會政治博客,而博文內容一般觀點平衡、態度中肯。
華文博客論政氛圍不熱烈
對于當地華文博客圈中的論政氛圍不夠熱烈,當地知名華文博客作者楊君偉認爲,語文能力的限制或是因素之一:“也許是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讓我們不習慣以其他語言來討論政治或社會課題,因爲英文畢竟是主流。”
然而,研究也發現,這些華文博客作者在書寫時都用純正華文,不摻雜其他語文,而華文表達能力強,有一般口語化的表述,也有文采豐富的文章。
專門利用個人博客分享繪本創作的邝偉雄,一直有意識地用純正華文撰寫博文,除了因爲小學念華校,對華文有感情,也因爲他將自己的博客讀者群放眼至新加坡以外的華人。
“我不想太過本土化,因爲如果摻雜太多新加坡式語文,中國大陸和港台華人就看不懂了。”
淡米爾文博客的用語也同樣走純正路線,研究員認爲這與這組作者多爲印度僑民有關。
馬來文博客作者則以土生土長馬來人爲主,一般會采用非正式的馬來文,摻雜本地不同用語。
孫婉婷指出,這項研究反映出了母語博客世界的多元性不亞于英文博客圈子。
“他們的不同不只是談論的課題、博文的性質,還有如何運用母語聯系他們的讀者。”
至于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孫婉婷坦承,此次研究無法深入探究,因此希望這項初嘗試能抛磚引玉,啓發更多學者對這個課題做更深入的研究。
上一條:安提瓜咖啡中的極品“安提瓜花神”